图片
图片
一到伏天前,总有人被 “冰火两重天” 折磨:
上面口腔溃疡、嗓子冒火,下面手脚冰凉、大便黏马桶;想喝凉茶清火,喝完整晚拉肚子;想喝姜茶暖身,又上火长痘痘……
这不是体质怪,是中焦堵成了 “夹心饼干”!
脾胃这个 “中间枢纽” 转不动,该升的清气上不去,该降的浊阴下不来。
今天教你四个穴位,按 “补→调→利→通” 的顺序层层疏通,比喝苦药更直接,7 天就让中焦转起来!
(戳上图,可进店)一、先补脾胃:足三里
中焦堵的人,多半是脾胃先 “没劲儿了”。
膝盖下 3 寸的足三里,是胃经的 “能量补给站”,就像给 “罢工的脾胃” 添柴加火。
为啥它能补?
中医讲 “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作为胃经的 “合穴”,就像胃经气血的 “主泵站”,能把胃经的气血泵给脾胃。
脾得气血才能运化水谷,胃得气血才能腐熟食物,就像河道里的水有了动力,才不容易淤堵。
图片
《四总穴歌》说 “肚腹三里留”,就是因为它能从根源上给中焦供能。
用拇指按揉 5 分钟,酸胀感从膝盖传到脚背,此时点燃一根4cm石磨艾条,再熏15分钟,肚子里会 “咕噜响”—— 这是脾胃开始动的信号。
前 3 天光艾灸它就行,你会发现:以前吃半碗饭就胀,现在能多吃一口了,这就是中焦有了 “疏通的底气”。
图片
二、再调气机:内关穴
光补脾胃还不够!就像河道水多了却没闸门,容易漫到岸上 —— 中焦气血足了,若气机跑偏(往上冲成火,往下坠成寒),反而更堵。
手腕上的内关穴,就是管气机的 “调节阀”。
为啥它能调?
内关是心包经的 “络穴”,能连三焦经(三焦管全身气机),就像在 “气血的十字路口” 装了红绿灯。
中焦堵的人总觉得 “胸口闷、老反酸”,就是气机往上顶,按内关能把跑偏的气血拽回来,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图片
和足三里怎么配合?
艾灸足三里时,内关穴所在的手腕绑个大号滤烟艾灸罐(手腕横纹上 3 指,两根筋中间),同时做就可以了。
你会发现:打嗝不反酸了,胸口的 “闷胀感” 像被戳破的气球 —— 这是气机顺了的表现,为下一步排湿浊扫清障碍。
图片
三、接着排湿:阴陵泉
气机顺了,该清 “河道里的淤泥” 了!
中焦堵久了,气血里会藏 “湿浊”,就像河水里的泥沙,不清干净还是堵。小腿内侧的阴陵泉,就是专门清湿的。
为啥它能排湿?
它是脾经的 “合穴”,脾运化的力量集中在此,而脾主运化水湿,阴陵泉就像脾经上的 “排水口”,能把脾胃里的湿浊通过尿液排出去。
先找到小腿足内踝,最内踝连接骨头从下往上推,膝盖下方推不上去了,此处就是阴陵泉。
图片
找到穴位,用手一按,特别疼,就说明局部的湿气淤堵特别严重,上周湿气重的朋友,揉阴陵泉3分钟,按完就想上厕所,也是正常的。
前面补了气血、调了气机,但若湿浊还堵着,就像河道清了淤却没挖深沟,水还是流不动。
按完阴陵泉,你会发现:大便不黏马桶了,早上起来脸不肿了,中焦的 “淤泥” 少了,下一步通腑才顺。
图片
四、最后通腑:天枢穴
前面三步做好,就差最后一推!肚脐旁的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能把中焦的宿便、浊气彻底排出去。
天枢是胃经的穴,又是大肠的 “募穴”(脏腑之气聚在这里),按它能直接催大肠蠕动。
前面脾胃有力了、气机顺了、湿浊少了,再按天枢,就像给 “整装待发的气血” 加了把劲,把积在肠子里的 “垃圾” 全清出去。
双手食指按肚脐两旁开2寸,就是天枢穴,绑个全能艾灸罐在肚脐两侧,艾灸一根艾柱的时长,肚子会 “咕咕叫”。
这步做完,你会感觉:腰腹一圈都松了,放个屁都特顺畅,上热下寒的 “冰火感” 一下子减轻了 —— 这才是中焦彻底通了的样子!
中焦就像家里的 “厨房下水道”,堵了不是一天两天,通也得一步一步来:
先给疏通机充电(足三里),再调方向(内关),清淤泥(阴陵泉),最后开闸放水(天枢)。
按这个顺序,入伏前把中焦通开,整个夏天都能吃得香、睡得沉,上不火下不寒 —— 这才是老祖宗说的 “顺时养生”,简单又实在,你也试试?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通盈策略-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配资平台官网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