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谈起南昌起义时曾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南昌八一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从此诞生。由于人民军队在名称上几经变化,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不尽了解的人,容易把红军时期的军团和方面军相混淆,同时对红军主力没有三方面军感到疑惑,鉴于此,本文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发展过程及其名称演变情况略加阐述。
军旗在南昌升起
1927年8月1日凌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的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起义军因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所以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只是参加起义者在脖子上扎一条红领带作为区别。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决定不再打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9月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便将军队改称工农革命军。同年12月广州起义时,参照苏联的模式首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1928年入夏后,井冈山和其他地区党领导的军队都相继改称为工农红军。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红军三大主力诞生
红军主力主要由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组成。
红一方面军是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于1930年8月23日,在湖南省济阳县永和市会师后合编而成的。其中红一军团是由井冈山的红四军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红军合编而成,开始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下辖第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第六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第十二军,军长伍中豪,政治委员谭震林。红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十五军先后归红一军团建制。全军共2万余人。红三军团于1930年6月以红五军为基础成立红军第三军团,同时组成中共红三军团前敌委员会。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和前委书记,滕代远任军团政治委员,邓萍任军团参谋长,袁国平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共1万余人。第五军,彭德怀兼军长、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兼参谋长、彭国平兼政治部主任,辖4个纵队。第八军由原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而成,李灿任军长(后何长工)、邓乾元任政治委员、卢匿才任参谋长、柯庆施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纵队。随后,湘鄂赣根据地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第十六军,由孔荷宠任军长、黄志敬任政治委员,隶属红三军团。
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第四军,军部由方面军总部兼;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使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指挥更加统一,为尔后进行较大的运动战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四军、九军、二十五军,共六个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第一次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另立中央,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后在南下途中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迫于各种压力,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红四方面军与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随后红四方面军一部组成西路军渡黄河西进,遭到失败。余部400余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后来分批返回陕甘宁边区。1937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方面军之第四、第三十一军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九、三十军等部,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后,参加了抗日战争。
红二方面军由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及第三十二军组成。红军第二军团是湘鄂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和红军第六军于1930年7月合编而成。第四军1928年7月成立于湘西。军长兼前委书记贺龙,党代表恽代英(未到职,后由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兼)。第六军1930年2月成立于鄂西,军长孙德清(后为邝继勋),政治委员周逸群兼,副军长段德昌。1930年7月,红军第四军和红军第六军在鄂西公安会师后,召开两军前委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四军改称第二军,第二、第六军组成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直荀),全军共1万余人。红军第六军团是湘赣和湘鄂赣两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年6月奉中革军委命令合编成的,辖第十七、第十八两个师。第十七师由湘赣红军第八军改编,第十八师由湘鄂赣红十八军改编。改编后,第十八师南渡袁水,到湘赣革命根据地与第十七师会合,由第十七师师长萧克、政治委员蔡会文统一指挥两师。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贵州东部印江县木黄地区胜利会师。26日在四川南部之酉阳县南腰界召开庆祝大会。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萧克、王震继续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当时第二军团4000余人,第六军团3000余人,共约8000人,由红二军团首长统一指挥两军团的行动。为策应中央红军突围转移,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于1934年10月底发起湘西攻势,创建根据地。1935年2月1日,中革军委电示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为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应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分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湘西红军的扩大不仅建设和保卫了根据地,而且钳制了一部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到达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军第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之第九军团改称),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第二、六军团及第三十二军的番号和领导人不变。
1936年7月上旬,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二方面军从甘孜出发,克服重重困难,于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第一个原因。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建制。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域组成军团,一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一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十一、十二、七等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年4月15日)。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四、三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六七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彭德怀自述》第166页)。
第二个原因。1933年秋,中央军委决定将七、八、九、十四个军合编为第三方面军,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第七军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九军分别编入二、四方面军,其余随一方面军参加长征,这次合编计划没能实现。
第三个原因。当三大主力于1936年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由于当时革命条件艰苦,加上国民党的封锁以及要西征以至于没有能马上扩编;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所以第三方面军没有建立起来。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于8月25日将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共中央鉴于集团军只是战时临时编制随时可取消,加之“八路军”威名已在全国传扬,便决定不改称号,只在同国民党打交道时用第十八集团军名义。八路军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发动民众一同进行游击战,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敌后战场的主力。
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于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宣布新四军“叛变”并下令解散。中共中央则命令该军部队继续保留番号,并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八路军改称新四军。抗战后期,共产党建立的各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在宣传中也将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统称为“解放区军队”。
解放军及其五大野战军
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一面下令要日伪军就地“维持秩序”,一面催促嫡系部队抢夺胜利果实,并命令第十八集团军“驻防待命”,不得收缴敌伪枪械。毛泽东则在陕北窑洞中一昼夜连续起草了十几道命令和党内通告,说明形势已是“日寇投降,内战临近”。考虑到要“另起炉灶”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并开战,于是毛泽东在8月11日起草的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公开下达的命令中,首次使用了“解放军”这一正式称呼。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经过短短几年的国共内战,打败了国民政府的军队,进军西藏,统一了中国大陆。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这一时期,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支特殊的军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1950年10月25日,在美国军队入侵朝鲜,侵占中国领土台湾,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组成的赴朝参战的志愿部队。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愿望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要求,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志愿军出国作战时,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战胜种种困难,创造无数英雄业绩,涌现出30.2万余名英雄模范和人民功臣。朝鲜停战后,中方严格遵守和维护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8年3月15日开始撤军,10月26日全部撤回。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七大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由18个陆军集团军、3个海军舰队、空军部队及二炮组成。
人民军队自建立至今已走过80年了,虽然在名称上几经变化,但人民军队那种艰苦奋斗、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勇于胜利的优良传统没有变。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新的雄姿,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保驾护航。
通盈策略-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配资平台官网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